您的位置:10>10详情
返回列表

周宏春: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绿色发展需要绿色金融支持。绿色金融,指能产生环境效益从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活动;在国内外的创新实践中,绿色金融覆盖了绿色信贷、证券市场、绿色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绿色保险、环境权益交易等金融工具。绿色金融已受到我国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实体企业、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补生态环境短板,实现天蓝地绿水清的环境保护目标,要用好绿色金融和相关政策工具,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在《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界定的绿色金融内涵是,为支持改善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集约利用的经济活动,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运营和风险管理等提供的金融服务。2017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五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近年来,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迅猛。央行公布的《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8.23万亿元,占同期企业及其他单位贷款增量的14.2%.据《中国绿色债券市场2018年度报告》显示,符合国际绿色债券定义的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额达到312亿美元,约合2103亿元人民币。从投向上看,低碳交通最大,占33%;能源第二,占比约28%.截至2018年4月底,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形式进行绿色投资的总体注册规模达6854.25亿元,其中,投资新能源行业666亿元、水利行业506.44亿元、环保行业52.7亿元等。《上海证券交易所服务绿色发展推进绿色金融愿景与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台;《绿色投资指引》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绿色投资的目标原则、基本方法及监督管理等提出了详细要求,有助于形成国内的责任投资群体。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优化经济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不能满足我国绿色发展的资金需求。为响应政府提出的“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号召,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国需要数万亿元人民币投资,但相关环保企业却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从总体上看,国内储蓄率居世界首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丝路基金等新金融开发机构的建立表明中国正为其盈余资本寻求新的投资渠道和领域。另一方面,绿色融资短缺。究其原因,现行政策体系对环境外部性缺乏必要考虑,价格信号遭到扭曲,难以激活和引导社会资本流向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新能源产业等绿色产业流域。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环境友好产品价格没有内化环境成本,燃烧化石燃料或化工厂的环境成本亦未计算入其产品和交易的成本中去。所有这些,均制约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

       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需相辅相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而备受关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的一条,绿色发展理念是新发展理念之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则是三大攻坚战之一。绿色发展也是发展,是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约束下的发展,是将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新型发展。相关领域应成为绿色金融的支持重点。

       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委印发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简称目录),提出了绿色产业发展重点,为绿色金融标准实施提供了重要参考。绿色发展贯穿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客观上要求各地必须立足当下、因地制宜、把握关键,把有限的政策资源用在刀刃上。以目录为依据,完善绿色金融制度和相关标准,规范绿色金融资金供给和市场有序发展,为绿色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绿色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绿色金融要服务于绿色发展。要以推动绿色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绿色产业对推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生态系统保护的支撑能力,对绿色低碳循环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安全等重大任务实施提供保障。既要考虑国际趋势发展,与国际绿色产业认定有机衔接,又要考虑我国发展阶段、产业现状、资源保障能力、环境安全等条件以示区别;既要对装备设备生产设置较高的技术标准,推动高质量产品的供给和服务,以体现产业的先进性、引领性,防止低端化、同质化倾向,又要全面助力绿色转型升级,考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绿色化升级,既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第二产业,也包括农业和服务业等一、三产业;既包括产业链前端的绿色装备制造、产品设计和制造,也包括产业链末端的绿色产品采购和使用,力求涵盖完整、全面。

        防范风险是我国现阶段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加强金融风险管控,十分必要。要健全监管规则、强化信息披露、建立预警机制、一是建立监督评估机制,避免政策执行走样,防止套利行为;二是提高绿色项目识别效率,防止“洗绿”等虚假信息和行为;三是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和数据统计口径,推动征信和信息共享;四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有效监督和评估绿色项目,防范金融风险;五是纵向观察绿色金融发展进程、横向比较地区差异,促进绿色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绿色金融将从注重规模增长转向追求更高的发展质量,需要用监管制度和产品制度创新来深化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产品有待拓展,制度创新尚需突破,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是未来的重要品种,资产证券化制度应当有所突破;绿色债券品种尚需丰富,绿色地方政府债市场十分广阔;绿色保险将成为绿色金融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绿色保险制度创新也急需突破。只有创新思路和制度,围绕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拓展业务,绿色发展才能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动能,绿色金融也才能可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商界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巡视员、研究员 周宏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