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02>02详情
返回列表

张军扩:深化改革 补齐民生短板

◇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形势下,2019年国家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为国家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下行情况下,民生进一步改善难度加大。

◇ 2020年要围绕就业收入、医疗、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加快补齐民生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019年在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形势下,各项民生工作仍取得新进展: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3%;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养老金实现十五连涨;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由50%提高至60%,进一步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脱贫攻坚保持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这一系列民生保障政策,让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由张军扩担任负责人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的结果表明,城乡居民对于当前生活状况的总体满意率达到90.6%,比2018年上升4.6个百分点。社会治安、公正执法、就业、环境、政府服务、住房、社区公共服务、食品安全、社会保障、交通、教育、医疗等12个民生领域的满意度较2018年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民生投入重点突出

《瞭望》:2019年民生领域主要政策亮点是什么?

张军扩: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形势下,2019年国家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为国家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进一步强化了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各方面围绕重点群体,积极出台各种举措稳定就业,就业质量进一步改善。国家对招用农村贫困人口、城镇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的各类企业,三年内给予定额税费减免。完善灵活就业、新业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政策,更好发挥其就业吸纳功能。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2019年扩招100万人,鼓励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既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又增加中长期高技能人才供给。

二是深化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针对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加快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公共教育服务。大力发展普惠制幼儿园,多渠道扩大城乡学前教育供给。鼓励发展“互联网+教育”,让农村地区、偏远地区的师生也能分享到优质资源。

三是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一方面,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了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另一方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医护人员培养,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让更多老百姓就近就地看病。适应人口流动需要,完善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政策。

四是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2019年继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养老金;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更加重视社会救助的救急解困功能,提高城乡低保、专项救助等标准;进一步加强了农村留守儿童以及残疾人权益保护。

五是努力做好农村民生保障工作。继续坚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进一步推进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按照农村交通“两通”目标,加快补齐农村交通发展短板。全面部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托底创新 算好民生大账

《瞭望》:民生事业发展成效显著。目前还面临哪些关键挑战?

张军扩:受长期积累的各种复杂矛盾影响,我国民生保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重点民生领域都不同程度存在。同时,未来民生事业发展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一是在民生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中国民生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对于进一步提升收入、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教育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以及改善交通出行等仍然有较高诉求。比如,较多受访者表示家庭支出压力在增加,特别是在医疗、食品、子女教育和住房等方面支出压力较大;在医疗卫生领域,很多受访者仍然认为存在“看病负担重”的问题;在教育领域,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家庭教育支出压力大、“课后三点半”等依然受到普遍关注;食品安全仍是受访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城市交通拥堵、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交通“最后一公里泥巴路”以及人居环境等仍需要大力解决。此外,部分群体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一部分群体社会保障水平低等也值得高度关注。

二是群众在民生领域的诉求会进一步提升。2019年我国人均GDP会超过10000美元,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按照国际经验,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百姓希望有更加稳定和高质量的就业、更好的社会保障、更高质量的教育、更加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以及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更加优美的生活环境等。诉求的不断提升对民生保障和预期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速下行情况下,民生进一步改善难度加大。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结构调整正在全面推进,这必然会对部分群体的就业及收入产生影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外部风险增多也会对民生改善带来更为复杂的影响。

另一方面,受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等影响,以增量改革方式推进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民生改善的空间会变小,必须探索新的改革与发展路径。

《瞭望》:新的改革与发展路径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张军扩:下一步,要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要求,深化民生领域改革。具体的改革和发展路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做了部署。落实好这些改革部署,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部署上,把惠民生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防风险有机结合,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把握好结构调整的节奏与风险释放的速度,实现就业优先战略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推进改革上,突出民生导向,注重各领域协调统筹,遇到“复杂问题”要算民生大账。在投入保障上,通过减少一般性政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手段,持续加大对民生工作的投入。

二是落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保障等政策的托底功能。坚持全覆盖、突出保基本,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政策为重点的民生保障“安全网”,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做好关键时点、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完善监测预警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三是注重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政府要有作为,在非基本服务领域市场要有活力。在进一步完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职责的同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多样化需求。强化基本民生保障领域各级政府的规划、投入与监管责任,深化公共部门改革,提升服务质量,突出公益性。同时,在部分民生领域特别是非基本领域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限制,扩大服务供给,在促进民生改善的同时,推进经济增长。积极培育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学位、床位等形式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既满足百姓需求,又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空间。

四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握好民生保障的“度”。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民生保障水平和标准必须与发展要求相结合,与国情、国力相适应,注重可持续。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着力解决一些领域保障不足问题,又要合理引导预期,防范过度福利化。

实施积极有为的就业政策

《瞭望》:就业是民生之本,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有哪些?

张军扩:坚定实施积极有为的就业政策。

一是着力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夯实就业增长基础。一方面,落实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并举,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负,加大对企业稳岗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着眼于长期增长和创业就业,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催生吸纳就业新主体,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

二是密切关注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就业和收入增长的影响。从短期和中远期对影响就业与收入增长的因素进行研判,从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实施稳岗补贴等多方面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是落实大规模职业培训行动,提升重点人群的就业能力。将农民工、应届毕业大学生、大龄劳动者、失业人员等作为重点培训对象,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其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瞭望》:哪些新情况新问题会对就业和收入增长产生影响?如何防止其对居民增收产生较大影响?

张军扩:一是就业仍面临较大压力和挑战。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升及劳动年龄人口的逐步减少,就业总量压力已经不大,但就业结构矛盾会全面提升。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随着技术进步、生产和交易模式变革、信息化和智能制造以及智能服务的发展,一些传统产业、特定区域中的就业群体将面临更为突出的就业转移压力,就业的稳定性和就业质量也会面临更大压力。对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效化解结构矛盾。同时,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切实保护好劳动者权益。

二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交易方式的变革,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收入分配中可能更具强势地位,普通劳动者依靠劳动获取收入的增长空间会受到进一步挤压。我们的调查显示,近两年部分行业的从业者,特别是部分一线生产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务农和个体工商户收入下降。对此,必须进一步改革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切实防范收入差距的扩大,尤其是要防范过大收入差距可能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重点保护好中低收入群体权益。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特别是快递、电商、家政服务等行业对就业的吸纳功能不断增强。针对这一趋势,要切实做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重点就业群体能适时提升就业能力,转换行业。要做好灵活就业、平台就业等人员的社会保障,保护其基本劳动权益。还要做好信息发布、就业指导等服务工作,促进劳动力在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顺畅转移。

以深化改革促民生发展

《瞭望》:实施积极有为的就业政策外,其他民生领域改革重点和政策取向应当如何?

张军扩: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围绕就业收入、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

首先,坚持问题导向深化医疗领域改革。

一是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进一步强基层,建立高质量的初级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关口前移”;以筹资和薪酬改革为重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切实解决“企业化”运行模式所带来的“利益目标冲突”及逐利性过强问题,突出公益性;通过分类管理、激励和约束并举,稳妥促进社会办医发展。

二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稳步提升筹资和保障水平、逐步缩小待遇差距的同时,要进一步突出“保基本”,同步提升医保管理水平,改革支付方式,完善对供需双方的激励和约束。

三是深化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改革。结合服务体系和医保管理方式改革,进一步强化对生产、流通、使用等全链条的监管。同时,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环境,确保有药可用、用得起药、用放心药、合理用药,促进医药产业更加健康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其次,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健全基层监管体系,加强基层食品安全监察专业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对相关职能部门的问责。通过健全考核机制,压实政府的属地责任。

二是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相关突发事件连带影响的控制机制,增加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建立统一、权威的风险交流和信息发布平台。

三是构建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潜在风险,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督促整改落实。

最后,做好其他领域民生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切实解决教育突出问题。着力解决“择校热”问题,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发展。在规范校内教学行为的同时,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正确引导校外教育需求。充分利用中小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借助社会合力,帮助家长解决“课后三点半”难题。

 

二是加快城市老旧小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在城市出台社区配套设施质量安全标准。在农村加大危房改造力度,特别是要尽快启动改造土坯房、木竹房和石头房等农村危房,提高农村住房的抗震能力。

三是稳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依法依规压实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应承担的污染治理责任。加大政府对生态环保等公共产品和基础设施投入,大气环境综合检测能力方面的建设等。及时纠正平时不作为、急时“一刀切”等问题,增强污染防治措施的精准性、透明性、连续性,为相关主体预留必要的政策响应时间。及时总结污染防治攻坚经验,加快将好的做法机制化、制度化。

 

作者: 记者 徐欧露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