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0>10详情
返回列表

自动驾驶离大规模商用还有多远

近日百度Apollo无人驾驶Robotaxi在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首钢园开启商业运营。中国商报记者在体验中发现,Robotaxi已实现完全无人驾驶,但仍存在着定价高、路线单一、操作不灵活等问题。自动驾驶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到底还有多远?


槽点还不少


在自动驾驶领域,目前行业内主要的玩家大致可以根据乘用与货运两大用途来进行分类,在技术的实现难度上,乘用自动驾驶所需达到的技术高度远远高于货运。


以乘用车在市区行驶为例,乘用车不仅要避让非机动车、行人、宠物等众多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同时还要在这些因素的叠加下,快速地满足将乘客送到任何一处自己想要到达目的地的需求,这样才能实现商业化的成功。


那么,自动驾驶车的乘坐体验究竟如何?近日中国商报记者来到北京首钢园体验了一番。一台台印有Apollo字样、白蓝相间的Robotaxi穿梭在园区内,仔细一看,主驾驶位上却没有司机。


记者在Apollo Go App上成功呼叫到一辆Robotaxi,等待大约两分钟后,车辆缓缓驶来,从外观上看,Robotaxi与普通车辆最明显的不同就是车辆顶部的“大帽子”——用于实时监测路况的激光雷达。上车前,用户扫描车身的二维码方可开门。


记者上车后注意到,车内主驾驶位没有驾驶员,副驾驶位配有一名安全员。在主驾驶和副驾驶座椅背后分别配有两块显示屏,点击“开始行程”后车辆启动。在行驶过程中,显示屏会清晰呈现路况信息,并伴有限速提示及变道提醒,用户可通过屏幕实时关注行进时速、剩余距离及时间等驾驶信息。体验过程中,记者发现,当遇到前方有骑车人的情况时,Robotaxi随即降速,以极慢的速度跟随在骑车人后方,但并未鸣笛或者及时绕行。


同时,行驶线路较为单一,乘坐价格也远远高于普通运营车辆。首钢园内共设有七个站点,记者从三高炉站点出发,前往群明湖站点,全程仅1公里左右,车辆行驶时间为3分钟,但最终车费却高达30元,每公里30元的收费标准远远高于北京市出租车3公里以内13元、基本单价每公里2.3元的定价。


未来Robotaxi是否会降低收费标准,同时开发出更多线路?截至中国商报记者发稿,百度方面并未明确回应。


此外,自动驾驶汽车可实现有规律行驶,但人的行为、意识不完全可控,随机性较大,使用自动驾驶后事故责任界定相对模糊。车内隐私安全保护也存在模糊地带。一位法律界人士认为,按法律规定,这个要视情况而论。车辆行驶过程中对于车内驾驶员是否系安全带的拍摄,明显不触犯驾驶员隐私,但当车辆停在车库中、路边,驾驶员在休息或与朋友享受静谧空间时,车内空间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隐私空间”。


跨界竞争者多


疫情之下,自动驾驶行业逆势而上,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发生多起大额融资事件,小马智行获得丰田汽车4亿美元投资,滴滴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完成首轮超5亿美元融资。跨界竞争者的入局,颠覆了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分配格局,使价值链顶端由传统主机商转向科技新贵。


百度正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无人驾驶商业化的落地。百度方面表示,目前已在北京市、长沙市、河北省沧州市等地开放共享无人车出行服务,即此前的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从测试里程来看,百度Apollo累计L4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总里程突破1000万公里;从测试资质来看,百度Apollo获中国首批夜间及特殊天气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资质。


量产自动驾驶方面,Apollo已经和10家以上处于业内领先地位的本土和跨国汽车制造商达成合作,广汽集团也加入此行列,将在新车搭载Apollo自动驾驶(ASD)服务。除此之外,百度还正式宣布组建智能汽车公司——集度汽车,进军整车制造领域。


不仅是百度,5月17日,滴滴旗下自动驾驶公司宣布与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汽车领域探讨合资、合作模式,结合滴滴自动驾驶软、硬件技术研发优势与广汽埃安领先的自动驾驶整车平台及整车设计、制造能力,共同从线控底盘、自动驾驶传感器与系统集成等基础维度,全新定义并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并全速推进量产。


腾讯自2016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这一赛道,并将虚拟仿真技术作为重点业务。今年1月,广州市海珠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汽车测试与应用正式启动,腾讯自动驾驶等四家企业成为首批合作机构,参与了首次道路测试及展示,而腾讯参与测试的是其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腾讯自动驾驶已累计申报了超过40项专利,同时也入股了多家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技术企业。


今年2月,小马智行首批搭载最新一代系统的自动驾驶汽车从标准化产线已正式下线,在广州、北京和上海开启全天候的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目前已经达到500万公里测试里程。


在这条新兴的赛道上,众多企业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战略。有些求快,用充满新意的创造力成为行业新领域的开拓者;有的则求稳,选择在现有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上深入研发,不断优化消费者体验。这其中,有特斯拉、小鹏、蔚来、理想等一众造车新势力,也有在技术革新上有着自己独到之处的传统车企。


易观分析高级分析师杨帆表示,就目前来看,相比于传统车企,互联网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优势表现在整体的算力算法和对人才的吸引利用上。“车企的优势就是有足够多的车辆去采集数据,再优秀的算法也需要有数据进行支撑,所以百度等公司线下测试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意义和目的,更多体现在对路况的测试以及大数据的收集”。


商用仍待时日


自动驾驶发展得如火如荼,距离其真正落地究竟还有多远?


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两化融合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宋嘉认为,“十四五”期间智能驾驶将迎来质变节点,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以及传统燃油车转型智能化,智能驾驶产业链将逐渐成型。科技企业和传统车企不仅是在争抢当前市场,更是在争夺“未来汽车”的定义权和数据流。


此前,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提出了7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研究制定任务,进一步健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标准体系。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孙文剑透露,交通运输部正在谋划“十四五”时期组织开展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工作。


今年4月,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正式设立,《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力度,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并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应用推广等探索创新性监管措施,共同推进政策先行区建设,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政策的利好无疑为自动驾驶的落地加了一把“助燃剂”,但自动驾驶大规模商业化依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该过程需要政府政策、汽车厂商以及科技出行公司的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投融资专家刘升波表示,路面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给全场景自动驾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技术层面,自动驾驶仍需要社会认知和接受的过程,这又是一条漫长的路。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OO孟醒表示,滴滴自动驾驶的车辆成本在100万元以上,而要想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现阶段需要不断地提高性能,只有性能基本定型后才能降低成本。


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彭军也认为,对于企业而言,自动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说招几个软件工程师或者AI专家就可以打造出来。打造安全的技术需要很多的数据积累、场景发展和软硬件结合,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


随着相关产业链的逐渐成熟,市场将加速崛起。据艾瑞咨询预计,到2022年L1至L5级别全球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50%以上,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渗透率则将增加至70%。届时,行业的竞争也必将愈加激烈,优胜劣汰加速显现。


延伸


商业模式之考:自动驾驶怎么收费?


当前,自动驾驶业务已成为各车企盈利的新增长点,自动驾驶的收费方式也成为企业重点关注探索的问题。近日,大众汽车公司市场和销售主管Klaus Zellmer表示,大众正在考虑推出部分汽车功能的租赁服务,例如L4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采用订阅租赁模式,这项技术的租赁费用可能为7欧元/时。


目前车企选择的自动驾驶付费模式大致分为三类:一次性付费模式、订阅服务模式以及将价值并入车价内。其中,一次性付费模式是大部分车企的选择。据悉,特斯拉的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就是典型的一次性付费模式,其完整系统售价为6.4万元。而蔚来则首创了按月付费模式,NIOPilot精选包和全配包定价分别为1.5万元和3.9万元。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软件包XPILOT售价为3.6万元,如果同时购买小鹏P7与自动驾驶软件,后者的价格则为2万元。


商业模式正悄然生变。“汽车行业的估值体系发生变更:硬件端和制造端的利润将维持合理且较低水平,软件利润和服务收入将成为新时代的估值锚准,但自动驾驶收费或不长久,车企盈利模式转向渠道费。”中金公司表示。


中金公司认为,2020年手机行业约4500亿美元产值,移动互联网公司的市值近6万亿美元,总体来看内容价值高于硬件。相仿的,自动驾驶落地的同时,伴随驾乘人员的注意力从车内转移到车外,也带来了价值链的转移,从中提供车载娱乐、消费、内容的企业或更有价值。车企的收费模式最终会发展到类似手机,依靠生态而非自身软件盈利,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收取“渠道费用”。


汽车产业价值链将从以往单一硬件销售转向持续的软件及服务溢价商业模式。“造车视野不能囿于硬件,只靠硬件会陷入到既有竞争的红海。”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认为,“智能汽车市场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软硬件服务要结合在一起,开辟全新的赛道,才会有更好的毛利表现。”


未来市场增量空间很足。据麦肯锡公司预计,中国可能是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2300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2600亿美元。即使市场一片蓝海,但业界普遍认为,市场并不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行业技术门槛要求比较高,包括资金门槛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后入场的玩家很难超越头部玩家,未来行业的竞争还是在技术上。”一位自动驾驶公司人员表示。  


作者: 林玄墨

来源: 《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