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21>21详情
返回列表

袁东明: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孕育巨大市场机遇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日在考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时表示,近年来,我国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着力点,市场主体成倍增加。

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市场主体总量已突破1.5亿户,其中近10年新增1亿户。2012年,中国市场主体数量为5500万户,其中企业为13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为4000万户。目前,市场主体数量已突破1.5亿户,企业增长到4600万户,个体工商户数量也已突破1亿户。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市场主体1394万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袁东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主体突破1.5亿户在我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反映了国内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持续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机遇。

不断壮大的市场主体推动了我国经济总量迈上百万亿元大关,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我国7亿多人就业的基本盘,其中仅个体工商户就带动了近3亿人就业。

“如此体量的市场主体才能成就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大国的国计民生、保障14亿多人的安居乐业。数量是支撑和基础,如果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凋敝,何谈结构优化?何谈整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如是向本报记者表示。

市场结构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主体不仅数量屡创新高,质量也在持续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总体稳定在70%左右。据统计,2013年以来新增市场主体仅在今年前三季度纳税就达3.81万亿元,与去年全年基本持平。

袁东明分析认为,市场主体质量提升突出表现在四大方面。

企业法人占比明显提高。2020年末,全国实有企业4331.4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31.3%,比“十二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

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0年末,全国规上工业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超过15万家,是2012年的3.2倍。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达到155.7万件、62.1万件,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7倍、2.8倍。

涉税主体规模大幅提升。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涉税市场主体数量,从2016年初的601万户,上升到2020年的1127万户,接近翻了一番。

新设企业“专精特新”特征更加突出。新设企业更倾向于进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行业。2016年以来,可归类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新设企业占比一直维持在40%左右。

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袁东明认为,我国市场主体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得益于深入实施“放管服”改革以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截至2020年9月,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已分16批取消下放1094项行政许可事项,其中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压减比例达到47%。以企业开办时间为例,其从22.9天压缩至4个工作日以内。

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我国的位次不断跃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于2020年开始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营商环境领域的行政法规,其围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近几年来,我国曾连续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2018年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2019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2020年减负超过2.6万亿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述场合中提出,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困难,研究制定新的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普惠直达市场主体,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夏杰长认为,一系列“放管服”改革措施和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举措,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是中国经济在疫后经济快速恢复、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所在。

高度关注企业面临的困难

袁东明强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如何进一步稳定和发展壮大市场主体尤为重要,除了降本减负和保供稳价外,需要高度关注目前企业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

高度关注营商环境的深层次问题。“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已深入人心,广大市场主体满意度非常高。同时,市场主体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过去要求“办事方便”,现在要求公平竞争、政策稳定等,特别是希望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我国应提升经济治理能力,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水平,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突击式、运动式的政策实施,为市场主体留足过渡调整期。

高度关注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的冲击。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发展生态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一些传统企业受到了较大程度冲击。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不可挡,传统企业的利益也要顾及。一方面要加大力度支持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赋能市场主体发展;另一方面要处理好线上和线下、平台和实体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规范平台企业行为,在鼓励新业态发展的同时,把握好行业发展节奏,把握好对传统业态的冲击。

高度关注中小企业的账款拖欠问题。上半年,大企业经营形势相对较好,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账款拖欠却有所抬头。对中小企业来说,及时回款比银行贷款、税费减免等都重要。我国已经出台了《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下一步要加大条例执行力度,强化部门协同,改进执法方式,增强执法效果。


作者:记者 范思立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