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21>21详情
返回列表

丁一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关键要突破能源转型的技术瓶颈播 报文章

“碳达峰”“碳中和”的话题再次被热议。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作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的“1”,《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总体部署。随后国务院印发了更加具体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两份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的政策文件相继印发。后续作为“N”的包括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等分领域分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科技支撑等一系列保障方案也将陆续出台。此外,两份文件均有强调,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在全国一盘棋的统筹原则下进行推进。

有序降碳,将倒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如何加快产业调整,过程中又会经历哪些短期阵痛?对此,红星新闻专访了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丁一凡。

碳达峰引发技术转型?

需要投资更多新技术减少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

红星新闻:碳达峰、碳中和为经济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同时也为能源转型、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合作带来巨大机遇,您认为具体存在哪些机遇?

丁一凡:中国过去的传统产能已经走到头了,需要一些新的机会新的转型。现在某些行业的转型,比如说新材料、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最近一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近几年这些方面的投资已经开始了,跟产业结构也有关系,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就是初始投资大,但是后期收益也大,一旦运行起来没有其他成本。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前期的这些投入到后边会有比较好的产出,对于投资公司来讲是个机遇。绿色发展成为主流,与绿色发展相关的一些产业会受到投资界的热捧。绿色金融包括绿色贷款、污染保险、绿色债券,等等。新型核能、风能、太阳能、氢能等领域的相关产业都会有较大的发展。

红星新闻:工业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最主要领域。工业制造业低碳绿色转型的难点在哪儿,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丁一凡:工业的转型有几个,一个就是能耗方面,中国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在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就有非常大的进步,这两个5年规划期内最起码下降了40%。

制造业方面,现在主要是靠电网发电,所以自己发电消耗这方面下降不少,这些也是在工艺制程中间减少能耗的很大一部分。

但是有一些领域里边,比如说炼钢冶炼,原材料的冶炼还是不能用电来解决。这方面仍然还是中国下一步需要投资改善的。中国的矿业原材料生产很重要,而这些工业生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还有进一步压缩的空间,但也需要投资更多新技术才能减少在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

红星新闻:当前碳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都比较高,大量排放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丁一凡:目前我国钢铁的生产能力在10亿吨左右,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在减少排放上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考验。

但是国内也在做各种各样的尝试,比如在炼钢过程中用氢气代替一氧化碳,就没有二氧化碳排放了。但如何在使用这些新技术的同时可以保证钢铁的质量,这还需要时间摸索。

基础设施材料虽然带来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但要看到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到了一个阶段,未来不会再有那么多基础设施需求了,所以钢产量也是在下降的。

一方面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间引入新的技术、减少排放,另一方面我们的需求在下降,未来中国的钢铁生产不会这么多了,这也跟碳中和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这个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正好也符合这个需求。

能源转型之路如何走?

山西大同在打造氢能之都,未来几年核能将起更大作用

红星新闻: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经济方面的挑战,比如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碳减排将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再比如煤电部门原本就处于亏损状态,控制碳排放未来可能出现亏损加剧,这也可能加剧区域经济不平衡,这一困局该如何破解?

丁一凡:煤炭总归是要退出历史舞台的,目前我们处在一个转折期,没有完全替换掉煤电,恰恰又赶上全球的煤炭价格暴涨。

再过几年就会有其他类型的电厂给替换掉煤电,我认为最大的替换并不是太阳能光伏,而是核能。核能会在将来起更大的作用。

最近这一两年正是加快核能建设的过程中,而核电站发挥作用是有周期的,比如说三五年建成了之后,它就可以替代掉一些火电站。再过五六年我认为就到了这个阶段。

至于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他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比如西北地区的能源转型做得很快,传统能源地区甘肃就着手开始做了第4代核电站。这在国内也是发展靠前的。中国正在同时进行几种第四代核电站的建设,这些核电站建成之后,会大大缓解煤电的压力。

比如,煤炭生产大省山西早就感觉到煤炭的危机了,很早就准备了能源转型。比如,山西大同的“十四五”的规划就是要把大同打造成中国的氢能之都,用天然气制氢。氢能发电的原理与过去火电站完全不同,不是简单地燃烧化石燃料推动气阀来做工,而是通过化学转化来做工。这就彻底消除了二氧化碳排放,从技术上讲是一个巨大进步。

东西部如何采取差异化碳达峰方案?

东西部结合,产电过程中解决问题才算彻底解决

红星新闻:目前我们的做法是鼓励支持一些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碳达峰。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区域差异很大,东中西部应该采取怎样差异化的碳达峰方案?

丁一凡:东部主要是制造业基地,使用电就可以替代柴油发电,所以更容易达到碳达峰,但是这个事是相辅相成的,更多是因为其他地区承担了能源转型的成本。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东西部结合去解决,只有在产电过程中解决问题,才算是彻底解决。

比如说山西如果成为氢能生产的大省,而不是仅仅是煤炭生产大省,他就给其他省份提供氢能,然后用氢能去发电,就没有排放了。但山西的问题也不是单独一个省份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资本技术互相配合。

红星新闻:此前有专家认为,如果国内所有行业都在“十五五”期间实现碳达峰,风险较大;不同行业碳减排难度有别,应针对各行业特点分期设定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对此您怎么看?

丁一凡:这个问题不能线性思考,应该要考虑到我们能源领域的进步,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定是在能源上、技术上解决问题了。

比如10年以前我们根本想象不到,可再生能源已经占到了19%的份额,所以现在你按照目前的东西去想象,未来5年、10年我们的核能,很难想象会变成什么样了。

转型的压力肯定有,现在问题的核心就在于突破能源转型的技术瓶颈。最近这10年在降低能源强度和增加可再生能源方面的进步有目共睹,下一步我们推出这些计划,未来5年10年就一定会出成果。


作者:记者 王田 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