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8>18详情
返回列表

张飞: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消费结构升级

消费是当前我国稳住经济大盘,推动经济运行重回正轨的重要发力点。从实践看,城镇化是我国最大的消费潜力所在。“十四五”时期,我国仍将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城镇化进程与消费结构升级相互融合的特点突出。未来几年,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仅能够释放巨大消费潜力,而且将为经济稳定增长创造新的预期。

一、消费结构升级与城镇化进程同步是个客观规律

1.城镇化拉动消费规模快速增长

“工业化创造供给,城市化创造需求”。一方面,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的增多,能够显著提升消费总规模;另一方面,一个国家和地区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大都伴随着人口大规模向城镇集聚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统计,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64.72%,与1990年的26.41%相比,提升了近38.3个百分点;2021年末城镇常住人口增加到9.14亿人,是1990年的3倍,年均增长3.6%。从总体情况看,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0.8万亿元,较1990年的8300.1亿元增长超过49倍,年均增速为14.37%。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至39.2万亿元,下降3.9%;2021年恢复至44.1万亿元,增长12.5%。根据测算,2013-202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每年直接增加居民消费总规模约3021亿元,累计增加居民消费27189亿元。

2.城镇化推动消费结构升级

消费结构升级是人口城镇化推动的结果。尤其是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城镇化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更为明显。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城镇居民在物质型消费基本饱和后,逐步成为引领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信息、旅游等服务型消费需求增长的主力军。也就是说,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由物质消费为主向服务消费为主升级的趋势日益明显。2013-2019年,我国居民服务型消费年人均支出规模由5245.9元增长到9886元,年均增长11.1%;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由39.7%提升至45.9%,年均提升约1个百分点。2020年,受疫情影响,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回落至42.6%。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2021年,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回升至44.2%。

二、我国城镇化蕴藏着消费结构升级的空间

1.我国城镇化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国际经验看,在城镇化率达到60%以后的10多年仍保持较快的速度,当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增速将明显下降。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551美元,处于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6.7%,均低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68.38%),更低于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81.48%)。按照城镇化率保持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估算,5年后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70%左右,10年后将达到75%左右。

2.城镇化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尽管这两年疫情使得农业转移人口有所减少,但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估计未来几年农业转移人口有望回升。一方面,城镇化的消费增长空间还很大。按照到2035年城镇化率将达到75%左右推算,我国将新增农村转移人口约2.2亿,尤其是新生代农民进城,将伴随着教育、康养、文化、娱乐等消费需求全面增长。研究表明,每个农民带配偶和1个子女在城市定居,大约能够拉动消费支出4.4万元,由此将带来增量消费需求近10万亿元。另一方面,我国消费型城市逐步兴起。例如,成都作为近10年崛起的消费型城市,连续6年稳居全国零售第四城,奢侈和轻奢品牌城市偏好度居全国第三。2020年,成都引入386家各类零售店,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居全国第三,继续领跑新一线城市。2021年,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251.8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六。

3.城镇化将推动以服务型消费为重点的消费结构升级

城镇化引致的服务型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将成为未来5年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基础。例如,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居民健康消费需求全面释放,我国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健康服务市场,有望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速,这将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突出亮点。再例如,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提供了巨大空间,尤其疫后大量国际旅游消费回流。预计未来5年,我国有望形成年均百亿的旅游人次和10万亿元消费规模的国内旅游大市场。据中改院课题组估算,未来5年,当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我国居民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比有可能达到55%以上,这意味着我国进入到“消费新时代”。

三、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几点建议

1.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统一的居住证制度

例如,加快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和电子居住证,继续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

2.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缩小城乡公共消费差距

公共消费是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要以缩小城乡公共消费差距为目标,制定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消费标准,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3.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是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各级政府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二是鼓励农民工流入地针对农民工群体开展专业化培训,加快推进农民工在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融入当地社会。

4.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培育中等收入群体

城镇化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载体,中等收入群体是拉动消费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达到4亿人左右。研究显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增加1.1万亿元的消费支出。“十四五”期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有望年均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到2025年达到5.6亿人左右的规模。根据测算,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快速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占全社会消费总额的比重将由目前的46%左右提升至70%以上,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客观地看,释放城镇化拉动消费结构升级的巨大潜力,需要形成一揽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以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消费预期:一方面,要调整优化初次分配格局,确保劳动者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明显提高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明显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收入再分配作用,切实降低工薪阶层的税负,并在加快完善以慈善事业为重点的第三次分配机制上取得新突破。

[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作者:张飞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