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16>16详情
返回列表

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41.5%,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高于GDP增速;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

      数字技术赋予经济发展新的内涵

      数据成为继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之后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一方面,数据能够标注、记录、存储和链接世界,人类一切活动的信息都以数据形式被表现。另一方面,数据要素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能够优化各类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组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

      数字技术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的高速发展,促使经济全球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转型。

      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共商共建,实现共享发展。数字经济兼具创造财富和共享收益的功能,是能够促进效率与公平更加统一的新型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当前,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协同创新、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快速成长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导向和实践路径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向前。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能够使我国巨量人口和超大市场的潜在规模优势,有效转化为海量数据优势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从而在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显著比较优势。

      数字经济的普惠属性符合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弥合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实现数字惠民、数字便民,提高亿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数字经济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一方面,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将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以数字的形式记录、编辑和存储;另一方面,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守塑形和铸魂的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数字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创新形成了“生态+数字”的发展思路和模式。

      推动构建全球数字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大力推动数字向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合作互利共赢,协力构建全球数字共同体,有助于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增进全人类福祉。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数字经济发展道路

      做好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持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坚持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效能。

      筑牢数字经济的底座。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一方面,夯实数字基础能力,健全和完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领域的国家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数字关键能力,聚焦数据创新、挖掘数据价值,提高数据公信力,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强化经济活动的时空和产业关联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高度重视算法产业化和产业算法化,牵引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推进数字治理现代化。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市场在数据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晰数据权利边界、规范数据行为,积极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数据基础制度;持续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制度,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推动数字经济健康良好发展。另一方面,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履行数字社会责任,推动数字资源共建共用、数字服务共享共用,制定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字社会治理措施,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现代数字社会。同时,深化全球数字治理与合作,共同协议数字规则、深化数据互联、促进数据安全。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