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20>20详情
返回列表

黄奇帆:我国下一阶段开放的五个新任务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为此部署了五个方面的开放任务。


一是要以推动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贯通内外循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由过去要素流量型开放转向为以稳步扩大规制、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让中国超大规模单一市场成为全球要素资源配置的强大引力场,这就需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内外贸一体化,实现同线、同标、同责,促进内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依托开放平台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支持建设内外贸一站式解决方案。再一方面,还要围绕我国对外开放长期存在的短板领域,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同时要在国民待遇公平竞争、知识产权、环境保护、政府采购、公共服务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特别是在政府行为,法治化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二是以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为重点,建设贸易强国。过去十年,全球价值链重构,主要是由密集型服务业所驱动,到2030年全球商品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将因为智能制造等技术减少10%,到2040年服务贸易占比有望提高30%以上。中国已经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要成为贸易强国,必须在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上发力。近年来,我们国家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对比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高附加值的行业结构,我们国家40年来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我们国家服务贸易存在着逆差规模大,结构效益不高等问题,对服务贸易发展领域的带动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已经连续4年召开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流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作为服务贸易中最具潜力发展空间最大的数字贸易,这些年发展迅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工业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已由2011年48%增加到2020年63.6%,数字贸易正成为全球贸易新形态,未来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可以预见,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占全部贸易额比重逐步提升,服务贸易中数字贸易比重将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与货物贸易共同支撑中国贸易强国的建设。


三是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全域全方位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到实施短短10年不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改变世界经济版图的时候,也在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欧班列开行和运营堪称“一带一路”的模范,沿线口岸经济、枢纽经济快速发展,为内陆城市对外开放发展拓展了新空间。迈入新征程,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破一些瓶颈和障碍,加入形成以中欧班列为依托,沿线主要枢纽为支撑,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国际经贸合作大通道。其中特别是要考虑通过运力布局优化调整,为带动全域全方位对外开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比如说西通道开行运力,将由现在9千个专列,提升到1.8万个专列,而中通道、东通道年开行运力将从目前6千个专列一年,上升到3万个专列,潜力巨大。提升北上通道,将给东北地区开放带来新的契机,除了北上通道,还有西出的通道两大战略,还有南向大通道。其中一个是西部陆海新通道,另一个是通过老挝、越南和缅甸三大通道为依托,面向中南半岛的南向通道。这些通道在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无缝连接在一起的同时,将带动相关区域对外开放迈上新的台阶。此外,全国各地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条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网上丝绸之路等等。


四是实施高标准自贸试验区网络建设。海南自由港建设已进入施工阶段,按照海南自由港总体方案要求,到2025年将实现通关运作,这将是一个里程碑。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试验田,各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形成了一大批创新探索成果。如何通过自贸港、自贸试验区探索,为我国和其他国家地区共同推进自由贸易协定服务。近几年来,美、日、欧发达国家正酝酿超过WTO高标准经贸规则,中国参与RECP也已顺利签署,正在申请加入CPTPP。总的来看,国际经贸规则演进基本方向“三零”,更加强调营商环境趋同化,要求自贸港、自贸试验区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开展创新探索和压力测试。重点围绕高水平经贸规则所涉及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劳动权利保护,数字贸易,以及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开放等各方面形成突破。


五是以“人民币国际化+高质量走出去”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责任步入到制度设计与行动有序发展新阶段。2021年12月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提高到2.7%,超过了日元。2022年1月进一步提升到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构成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达到2.88%,比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时上升1.8个百分点。从2022年8月开始,IMF货币篮子政策生效,人民币在其中权重由之前10.92%上调到12.28%。此外,我国与40多家央行和金融管理当局建立货币互换机制。特别是2022年7月,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改为常备协议形式,为人民币离岸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制度型保障。接下来,要在进一步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币互换和清算安排的基础上,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和贸易投资尽可能以人民币计价、收付、储备,在扩大使用中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将取得重大进展,预计人民币在支付结算中的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到2035年,人民币在支付结算中的比例将达到17%左右。


总之,我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呈现五个新特征,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确定开放的五大新任务,既跟我们过去40年开放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也将成为之后指导2050年开放的特征和任务。


五全信息”是智慧形成的关键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瞭望》撰文指出:


数据作为一种经济要素,有其特定的本质和特性,人类通过处理数据形成智慧。通常来说,数据具有六大特性:数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数据是碎片化的、没有意义的;数据不可能完全“原始”,其加工过程是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数据可以产生数据;数据在利用过程中产生了价值与产权;数据可以多次转让和买卖。


由于这六大特性,人类得以在不断产生、利用和提炼数据的过程中,认知规律、探求真理,创造璀璨的科学文化成果,传承丰富的经验技艺,推动文明进步。


信息是认识世界的钥匙,不同的信息形态和内涵对应的现实世界是不一样的。农业时代对应的是自然信息、工业时代对应的是市场信息、互联网时代对应的是流量信息。数字时代对应的则是“五全信息”,即全空域泛在、全流程持续、全智能解析、全价值叠加和全数据解析,具有结构型、动态型、秩序型、信用型、生态型五个特征。


可以说,“五全信息”是智慧形成的关键。原始的、碎片化的数据,通过提炼清洗才能成为“五全信息”,才具备从信息到知识、知识到判断、判断到智慧的价值。


从原始数据到“五全信息”的产生必须经历五个步骤:第一是数字化,要实现“万物发声”;第二是网络化,要实现“万物万联”;第三是智能化,要实现“人机对话”;第四是智慧化,要实现“智慧网联”。原始数据完成这四步,就有条件进入第五个步骤——数字孪生,通过物理实体和数字模型之间动态、持续、实时、双向的联动和交互,将整个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转化成“五全信息”。


综合上述,支撑人类社会完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智慧化,再到实现数字孪生的底层技术、软硬件基础设施,是由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这些数字化技术的多个环节有机结合形成的数字化平台,而这种数字化平台类似一个人体结构的智能体。


作者:重庆市原市长 黄奇帆

来源:综合自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