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涛:经贸合作成果丰硕 为全球经济注入活力
——访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
十年耕耘结硕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来,全面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在各领域都取得一系列实打实、沉甸甸的合作成果,尤其是经贸领域,不仅给相关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中国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取得哪些积极成效?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原因是什么?“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促进了世界经济联动发展?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拓展共建“一带一路”经贸领域的合作成果?带着以上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对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院长张晓涛进行了专访。
贸易合作韧性强质量高
中国经济时报:共建“一带一路”给相关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目前中国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取得哪些积极成效?
张晓涛:在经贸领域,中国与共建国家经贸合作取得了量增质升、双向投资成果丰硕、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等丰硕成果。近年来,在地缘政治冲击和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保持着非常好的韧性。
2013年至2022年,我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规模累计达19.1万亿美元,实现年均增速6.4%,既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也高于同期全球贸易增速;我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3800亿美元,其中,对共建国家的直接投资超2400亿美元,共建国家也积极投资中国,累计对华投资超1400亿美元;中国在共建国家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累计分别达到2万亿美元、1.3万亿美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量增”体现在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和贸易增速的持续稳定,“质升”体现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贸易量占比增长,以及中间产品的贸易量增长较为迅速。而且随着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发展潜力的释放,出口方面的新业态也随之壮大,比如跨境电商及海外仓的发展迅速。此外,“一带一路”沿线不断拓展自贸区建设,通过高质量自贸区建设,形成了投资和贸易相互影响、相互耦合的产能合作模式。
政治互信与共识减少贸易风险
中国经济时报: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原因是什么?
张晓涛:十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经贸领域,贸易、投资由企业的自发行为上升到国家层面长期利益的考量,政府政治的互信增加,政府间达成的共识减少了贸易与投资风险,这些都是促进共建“一带一路”经贸领域贸易、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措施在推动“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的增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理顺投资的产业顺序,比如开发性投资先行,具有市场开拓性的大企业先行;二是建立资金来源保障机制,包括亚投行与各类基金;三是整合国内各类企业、各种资源,国有企业在基础设施领域先行,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四是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产业园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卓有成效,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外部规模经济显著。
塑造新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中国经济时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推动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也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共建“一带一路”如何促进世界经济联动发展?
张晓涛:“一带一路”所引领的新型全球化,不是构筑排他性的贸易保护圈子,而是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实现全球的共同发展。
中国主导共建的“一带一路”,突破了原有国际分工的地理局限,为更多国家分享经济全球化红利创造了机遇,突破了已经形成的国际分工网络的空间局限,塑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共建“一带一路”和中欧班列的开通极大促进了中国内陆城市与境外的经贸合作,不仅使得世界经济地理更加平衡,也开创了新的分工、生产和流通模式。
中国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持续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对接投资区域的当地发展战略,创造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实现采购、生产、销售一体化海外转移,打造贯穿产业链的生态圈,切实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与就业机会,增强所在国的经济实力。
建立更加均衡、平等、可持续贸易体系
中国经济时报:如果把十年作为一个节点,站在下一个十年的新起点上,未来应如何进一步拓展共建“一带一路”经贸领域的合作成果?
张晓涛:未来,拓展共建“一带一路”经贸领域的合作成果要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一步解决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问题,大幅消除贸易投资壁垒,拓展相互投资和产业合作领域,推动建立更加均衡、平等和可持续的贸易体系。
同时,不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自贸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进程。注重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取得显著成效。深化经济走廊建设、陆海新通道建设、班列建设,打造“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