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详情
返回列表

孙中和: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孙中和: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image002.jpg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孙中和在“第十四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尊敬的国强主任,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论坛,按照会议的要求,借此机会,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的一些情况。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专门用一个章节的篇幅,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和阐述。为了贯彻好重大决策,去年5月份,中共中央以中发201513号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党中央和国务院用来全面指导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最新的顶层设计。商务部作为外经贸工作的主管部门,也是对外开放的牵头部门,在推进新一轮的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着力实施合作共赢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今天我借此机会,主要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新时期我们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所面临的新形势;第二个是中发13号文件的主要内容和它的创新点;第三个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目前在全国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综合试点试验方面的情况。

首先第一个,新时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面临的新形势。习总书记强调做好经济工作,首先要谋大势、看大局。今天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我们现在面临的国内外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第一个方面来讲,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觉得应该有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有利条件。中国的改革,大家都知道起始于农村,开放是起始于沿海,回顾这段历程,我们认为我们当年改革开放确实是抓住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

从天时方面来看,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新的调整。“亚洲四小龙”都面临着向外转移中低端加工制造业的需要,我国的改革开放,正好在这个时期起步,有效的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这方面的情况,国强主任应该是非常了解的。

从地利方面来看,我们统计了解到,世界有35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有31个城市处在沿海地区。全球经济总量的60%,也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确实也有对外开放的天然优势,所以1979年的7月,我们在深圳蛇口建立了第一个出口加工区。1980年设立了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充分发挥沿海地区的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逐步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

从人和方面来看,在国内,我们经过了10年文革的浩劫,人心失定,求发展、求繁荣的意见,当时已经成为主流。从国际上来看,大量的华侨华人长期关注和支持祖国的发展,我们吸引的第一批外资,主要就是华人华侨的资金。从美欧等西方国家来看,由于冷战的原因,对我国的改革开放,他们也是举双方赞成,张开双臂欢迎。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上下解放思想,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坚定不移的扩大各个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思想观念的创新,快速提升了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国际地位和经济影响力。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不仅大大的加快了我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形势来看,面临的形势非常复杂严峻。

首先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从国内来看,劳动力资源的要素成本上升,环境压力加大,传统优势减弱。新优势尚未形成,经济增速连续回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与以往的经济波动,由周期性因素主导不同,这一轮经济下行标志着增长阶段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经济运行中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的一些特征已经更加凸显出来了,需要大力的推进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才能成功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经济进入了新的阶段,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的动能减弱,利益格局和治理体系面临深刻的调整。美国经济可以说是喜忧参半,欧洲经济虽然增长好于预期,但是整体发展势头,仍有脆弱性。日本经济由于结构性问题,单纯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新兴经济体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印度之外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发展困境。

从全球治理来看,作为全球三大治理支柱之一的多边贸易体制,现在来看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多哈回合现在应该说屡遭挫折,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面对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他们总体上心态失衡,片面强调多哈回合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对发展中成员,特别是对新兴经济体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目前世贸组织主要成员在推进多哈回合谈判的意愿,对成果的预期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后面的谈判工作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挑战。

其次是从我国国际地位与角色的转换方面,我们认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冷战时期,中国成为各方面相互拉拢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我们逐渐已经由舞台的边缘走向了舞台的中央,成为各种力量博弈的中心。中国现在已经由搭便车者,变成了负责任者。由规则的接受者和参与者,到建设者和合作者,然后到设计者和引领者。一方面我国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利益日益紧密;另一方面,面对我国的快速崛起,西方大国对我国的战略疑虑加大,他们不断采取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力量各种手段,对我国进行战略上的围堵。

前一段热炒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应当是美欧对我国遏制的一种做法。在中国加入WTO的谈判中,美国和欧美坚持沿用国内法律,把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提出在对中国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可以采用第三国替代方法计算生产成本,15年来,我国的企业在应对贸易额差的过程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按照议定书第15条规定,采取第三国替代的做法,到今年12月11日将自动终止。但是近期美欧热炒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并将此问题与终止第三国替代的义务相混淆。随着我国经贸利益的不断拓展,今后与大国的经贸斗争还将不断增加。

再比如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仅利用TPP把中国排除在外,还在军事上拉拢韩国、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我国周边搞联合军演,直接插手南海事务,挑拨我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近期海牙国际仲裁法庭抛出了所谓南海仲裁,就是美国在背后直接操纵的结果。部分周边国家企图联美制华,在大国之间搞战略平衡。应该说我们周边的政治经济环境面临多年少有的复杂局面。

我们认为,发达国家既想通过把发展中大国纳入现行的体系,为他们分忧解难,又不希望他们自身的既得利益主导的作用和优势地位受到挑战,所以长远来看,国际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将经历一个各方力量激烈博弈的复杂过程。这是第一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当前我们开放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形势。

第二个方面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中发13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对比近40年前和今天国内外形势,可以看出来,当前我国扩大开放的挑战多,压力更大,任务也更艰巨。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构想和要求。2013年年底,汪洋副总理与商务部党组进行集体谈话的时候,要求我们起草一个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文件,在文件起草过程中,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多轮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并先后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等相关会议审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他在这两次审议中,对很多内容进行了很具体指导,特别是对开放性国家安全的问题提出和很多意见和建议。

去年5月5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也就是中方201513号文件正式发放,若干意见对构建开放型新体制的目标要求和相关举措,做了非常系统的阐述,全文总共分11个部分,共50项内容。从文件的创新点来看,我们认为新体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若干意见在开篇中提出四个新的总体要求,市场配置资源的新机制、经济运行管理的新模式、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

我们理解这四个“新”不是孤立的,是相互促进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了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就是强调国际国内要素的自由流动,资源的高效配置,市场的深入融合,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础和前提。形成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准备经济管理的方式,建立健全保证国家安全的体制机制,这一条,习总书记是非常重视的。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主要的突破口。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主要强调从完善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整个出发,形成东西联动,陆海统筹的双向开放的新格局。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重点。

第四个形成国际合作竞争的新优势,主要强调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培育竞争的新优势,这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动力和目标。

若干意见的每一个部分,每一项举措内涵都十分丰富,都蕴藏着新的实践探索,其中有很多是首次在中央文件里出现的。

第一是首次明确了外资企业赋予国民待遇的指引性规定,从法律的层面对外资企业顺应国民待遇进行了清晰界定,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明确了重点领域外资开放的路线图,提出了外资企业享有国民待遇的同时,相关监管体系调整和完善的要求。

第二是首次提出了建立国际经贸谈判的新机制。汪洋副总理提出,我们可以仿照美国国会政府在中美谈判中,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做法,增加回旋余地。按照这种思想,我们在文件中提出了,完善对应全国人大国务院经贸谈判授权批准制度。此外还强调在对外谈判中,引入第三方的评估机制,避免过去某些利益集团干扰我国重大外经贸谈判的问题出现,提高我国对外经贸谈判的战略主动性。

第三是首次提出了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安排。文件在扩大金融业的开放,推动资本市场顺向有序开放,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完善汇率协同机制和外汇管理制度等四个方面,就建立面向全球,符合我国未来发展需要的现代金融体系,做了全景式的阐述。

第四是首次系统界定了涉外经济安全保证体系中的重点问题,包括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机制,建立“走出去”境外风险防控体系,特别是完善境外国有资产的监管制度,完善出口管制的立法,以及金融风险的防控体系等。此外,若干意见还首次明确了自贸区战略的总体要求和路线图,首次明确赋予内陆沿边地区区域开放的特殊政策,首次赋予跨境电商和进口政策新的内涵,形成了“走出去”战略体系框架,彰显了关键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这是第二方面,“十三五”文件的一些主要创新点。

第三个方面,我们现在正在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综合试点试验。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十三五”文件的精神,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我们会同发展改革委,在全国选择了6个城市和6个地区,叫“6+6”,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综合试点试验。这6个城市是济南市、唐山市、南昌市、漳州市、东莞市、防城港市;六个区是浦东新区、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大连金普新区、武汉城市圈和苏州工业园区。应该说我们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能够出台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大家知道,3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专门下发了文件,对于全国的各种试点进行清理整顿,该取消的要取消,该评审的要评审,这种情况下,4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同意我们搞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可见中央对这个事有多么重视。

试点的主要内容,通过两年左右的试点试验,在市场配置资源新机制,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等方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进一步推广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为“十三五”时期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开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试点的必要性来看,我们认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一个大命题,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领域非常宽的市场工程。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和不同行业对外开放的能力和条件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支持一些地方,在若干意见顶层设计文件的指导下,结合各自自身的实际与比较优势,进行大胆的创新,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呼应,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这样整个工作推进起来就比较稳妥。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选择在部分城市和区域先行先试,先易后难,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取得经验后再进行复制推广,也有利于凝聚共识,同时有利于把控开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风险,实现有序开放,安全开放。

另外从试点地区的选择来看,我们这次试点地区是由上到下,没有要各地去申报,我们是充分考虑了各个地区的代表性,既有沿海地区,也有内陆地区,既有省会城市,也有二线城市,既考虑到对接和服务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以及地方开放的基础条件和下一部试点方向,同时兼顾了与下一步改革开放试点的衔接,尽量形成互补。

从试点的内容来看,主要围绕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的新模式,核心是落实三中全会提出的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

第二个是探索形成各类园区协同开放的新体制。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各类园区是我们改革开放的重要载体,但是从目前来看,各类园区的发展确实迫切的需要转型升级,重构发展定位。下一步各类园区如何创新发展,如何协同开放,包括不同园区之间如何进行开放合作的制度设计,平台共享,集成创新等等,都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探索。

第三是探索推进国际投资合作的新方式,这种探索包括进一步优化双向合作的体制机制问题,也包括如何更好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把这两个相结合问题。

第四是探索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的外贸经济新体系,这里的促进体系,既包括货物贸易,也包括服务贸易,重点是围绕如何稳定外贸增长,又提高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第五是探索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这是综合试点实验最亮点的安排,为不同重点实验地区探索对外开放特色,开展经验复制推广做准备,也是鼓励地方有序参与国家的开放战略,拓展对外开放的重要安排。

最后一点是探索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的新举措,更多是侧重于金融走出局,以及服务企业的“走出去”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加快提升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以上是我关于商务部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和我们的认识,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