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详情
返回列表

李稻葵:保持高质量、平稳的可持续增长

李稻葵:保持高质量、平稳的可持续增长

 

image002.jpg

 

李稻葵(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刚刚国强主任就中国的企业如何在全球化的新时代创新做了非常重要的讲话,我再补充一点细节,紧扣这个环节的三个关键词“新征程、新思路、新机遇”说一说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关于新征程,我的理解是十九大闭幕之后,我们国家描述了一个宏伟的发展蓝图,实际上也是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新征程。我认为,新征程的关键词就是要保持高质量的增长,高质量增长的关键词就是平稳的可持续增长。为什么这样讲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做了一点测算,如果我们能够从2018年到2050年保持4.1%的增长速度,到了2035年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用人均GDP测量的话就能够达到500万人口以上大中型国家的前三十强,2050年就进入前二十强。不需要快速的增长速度,4.1%就够了,但关键是要平稳,不能摔跤,不能出现颠覆性的错误。

具体来说,未来七年平均保持5.5%。不快吧?去年是6.9%,今年是6.8%,未来七年平均5.5%,接下来十年保持4%。这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前后韩国的发展速度,再接下来十五年保持3%,现在南非、俄罗斯等等国家衰退之前都在保持这个速度,按照这个速度发展就够了。把高质量换成我们经济学增长的目标来看,就是要维系可持续,坚决不能犯颠覆性的错误。但是就国家层面而言,绝对不能出现金融危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金融危机会让经济发展的时钟倒拨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第一条就是风险防范,尤其是金融领域的监管要加强、排毒要加强,就是排掉有毒资产。最近两个星期银监会、证监会出现了很多非常密集的政策,对于通道业务和私募基金对银行贷款的通道进行严格的管制。防风险的背景就是不摔跤,坚决不发生金融危机。

其次是要有持续的、不竭的增长动力。就算是已经到了全球最领先的企业还是要往前走。比如我们的华为,至少不能看错方向。日本就走错了,高解析度辨识的方向走错了就完蛋了。华为大的方向不能错。国家层面是不能摔跤,不能出现金融危机,不能出现社会动荡,对企业的要求就是创新和研发必须赶超,如果到了世界领先的话必须保持。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条,就是劳动力素质必须提高,未来中国的产业能不能留在中国,我们的企业能不能继续在中国生产,说到底就是劳动生产率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要跟我们的工资赛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要打破工资增长的速度才能够让我们的企业有生产的优势,否则的话就跑到印度和美国去了,这是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我的理解是,新征程对企业而言就是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要升级:研发要升级、劳动力素质要升级。劳动力不仅要打得过国外的劳动力,而且要打得过机器。人工智能不能替代我们的工人,我们的工人必须要干机器干不了的事情,必须要驾驭机器。当然,部分是全社会的工作,和企业也有关系。而对企业而言,就是必须要到国际市场上,要在国际市场这个战场上能够打得赢。比如中航油周总有天问我这个问题,竞争对手是在国际(层面的),上游的资源、下游的服务如果搞不好,别人就不用你的油了。

那么新机遇是什么?中国经济现在的新机遇,本质上是我们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的确确有很多新的机遇,当然也有挑战。市场做大了,如果欧盟按照各个国家来单算的话中国应该是全球第二了,现在还是在往前赶,估计不到2030年就应该超过美国了。市场做大了以后就能够支撑得起大企业,大企业就能够砸钱去搞大研发,也可以在国际领域整合他人。

我们的要素价格变了。的确,过去便宜的劳动力现在贵了,劳动力的价格和劳动工资比上涨得非常快,年年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但是我们工程师的价格还很便宜。中国的企业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中国的工程师是极其“物美价廉”的,性价比极高的。从根子上讲,中国培养工程师的能力是很强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每年4-5月都会发布全球大学的评估,应该是美国最权威的,也是美国的家长最爱读的,这家杂志是《US News》和《World Report》的并购,连续两年把清华大学的工科教育排到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前面,也就是第一名。

开始的时候我在清华感到非常惊奇,觉得是不是在忽悠我们?结果连续两年都是排在第一,去年年底12月份麻省理工学院第一次把他们的董事会放到了美国之外召开,就放在北京清华大学旁边,专门派了一帮人到清华大学调研,研究为什么中国的工科教育能够做到这样(好)。我们的工程师本科毕业稍微训练一下就可以搞设计了,国外不行,我专门到MIT调研了一番,他们四年的工科学生其中两年是通识教育,毕业以后干不了活。

刚才国强主任说华为有十万多人搞研发,要是到硅谷的话绝对搞不起,一个人的工资就要三十多万美元。这些研发队伍都是工程师,不是一般的蓝翔技校毕业的,所以一定要抓住机遇。我们的三一重工厉害、中联重科厉害、大疆厉害、华为厉害、高铁厉害,背后都是这些工程师。

    由于中国的企业做大了,中国的市场做大了,中国的企业升级了,现在我们的技术便宜了。以前技术很贵,一条生产线包括技术要花很多钱,现在我们在国际上买得起了。我们的企业到德国并购很多企业,主要就是买技术,所以技术相对便宜了,劳动力相对贵了,土地贵了,环境贵了,环境排污费贵了,这是新的机遇。

此时此刻2018年的重要机遇是什么?尽管2018年有特朗普在美国折腾,叫嚣要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很可能会有制裁。作为学者,我认为国家应该会反制,虽然有这种噪音,但必须看到2018年整体国际经济形势是不错的,整体的国际经济是回暖的,美国自己的经济也在回暖,因为是这一轮特朗普主要的税改发力点不是企业,美国的企业交的税很少,2016年不到六千亿美元,不到整个联邦税收的十分之一。美国的税收主要是来自于个人所得税和五险一金,就是养老、退休和医疗。

这次特朗普减税主要的发力点是在需求侧,不是供给侧,使得经济短期内消费得到刺激,贸易逆差还会增加,这对大家而言短期内是个机遇,美国的经济短期内还会回升,尽管搞了贸易保护,全球经济在2018年还会再回升。但是也要注意,很多人说美国经济已经连续将近八十个月扩张了,衰退的时间也不远了,所以大概还剩下一两年美国经济扩张的空间,世界经济还在稳步回升,包括欧洲经济,所以新机遇也体现在当前整个国际市场总体上讲是好的,在市场比较好的情况下大家应该适当地抓住机遇,根据自己行业的特征进行一点扩张。

最后是新思路,因为我们是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企业的新思路何在?我特别赞同刚才国强主任说的,企业家的语言是必须要有全球视野。我们中国的经济要升级,国家继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一定是企业全球范围要能排得上号,竞争要能打得赢,所以要有全球视野。

我们必须要在全球范围整合资源,国外有什么好技术,比如德国的中小企业很便宜,如果缺了某个核心技术,比如液压的零部件或者铸铁不过关,德国的中小企业可能是好几代人、两三代人研发这么一个技术。很多中小企业确实是想出售,他们的原因可能在于传不过三代。上次我碰到一个女的,爷爷创办的企业爸爸继续做,到了第三代没有儿子,一个女士四十多岁了还搞铸铁,她对这个没兴趣,实在难以为继,然后就卖给了我们的一个民营企业家。别看只有二十多人的企业,技术已经积累多少年了,把这些技术买过来,一下子铸铁技术就上去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我们的企业家必须在全球范围内琢磨一些好的技术,可能你会说不懂外语,德语也搞不懂,不要紧,德语很少有中国人能够学通的,因为语法结构极其复杂,即便是本科学德语的都不敢拍胸脯跟我讲他的德语语法是正确的,英文还比较简单,但是没有必要学德语,找个当地的德国人就行了,帮你跑一跑就整明白了。我的意思是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找技术,我呼吁我们的企业家一定要用好国际人才,一定要有这个心态,不要怕外国人。

我碰到过很多中国的学者,见到外国人就挠头,绝对不要怕他们,都是人,有什么好怕的?我在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当时创办的时候我就说必须要找外国人,以前我们是拜犹太人为师,四个导师都是犹太人,今天反过来雇犹太人,请犹太人当我的学生。现在英语材料不用操心了,绝对是百分之百过关的,我们的材料拿出去都没有问题,而且犹小伙子都讲清楚了美国谁厉害谁不厉害,谁是在美国思想界有影响力、有发言权的。现在我们中国大了,各位是老板、是甲方,还怕外国人干嘛?多用外国的人才为我们服务。

举个例子,吉利汽车确实是搞得好,不是给他们做广告。十年前吉利车谁去买?零部件一两年就坏掉了,现在吉利把沃尔沃都买下来了,当然也是李书福运气好,第二年就赚钱了。不光是这样,吉利并购了沃尔沃以后,李书福反复强调必须要做文化整合,国外的工程师要向中国人学习,中国人也要向外国人学习。吉利的自主品牌去年第一了,每年都出大车型,都是非常棒的车型,SUV设计得很漂亮,开起来你绝对会认为是一个进口车。为什么?整合人才、整合研发就上去了,所以中国的企业办成国际化企业,吉利是其中之一。

新思路就是全球视野,到国外去寻宝采药,缺什么补什么、补什么找什么,一定要用好洋人。

总之,要有新思路,利用好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这个大好时机,做好思想准备。美联储加息,今年可能会加快引发金融动荡,但是金融动荡之前经济形势是不错的,用好抓住当前大好时机,通过全球视野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雇用员工,来了以后按照我们的形式办事,给他们学习十九大报告,翻译成英文,有什么不可以?统一思想,如此,我坚信各位企业一定能够上新的台阶,一定能够为2035年和2050年的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