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06>06详情
返回列表

['国研专稿']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服务型智慧政务

摘要:杭州未来科技城通过建设“企业数据大脑”,实现了业务数据一库聚合、企业画像一屏展现、智能分析一键生成、管理服务一体运行,重构了大数据时代的政企关系,政府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服务更加人性主动,政策供给更加精准合理,推动了政府服务由“粗放”向“智慧”转变、政策支持由“驱动”向“赋能”升华、园区发展由“离散”向“融合”转型、企业诉求由“政策”向“生态”升级,探索出了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政府服务企业的新路径。为使“企业数据大脑”实现更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聚集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端要素,进一步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数据安全,打造更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创新平台和数字经济驱动引擎。

       关键词:数字经济,智慧政务,未来科技城

       在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中,杭州虽起步最晚,但在创新平台、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发展质量等指标上均表现出色。我们近期调研了杭州未来科技城,认为其独树一帜,是“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园区+创新型政府”合力发展的生动实践。特别是在政府服务创新方面,依托“企业数据大脑”,创新引领、数据赋能,探索出了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的政府服务企业的新路径,推动了政府服务由“粗放”向“智慧”转变、政策支持由“驱动”向“赋能”升华、园区发展由“离散”向“融合”转型、企业诉求由“政策”向“生态”升级。

       一、“企业数据大脑”推动科技城智慧升级

       杭州未来科技城于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统筹规划区面积123.1平方公里,重点建设区面积49.5平方公里,是浙江省的高端人才集聚区、体制改革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被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列为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2016年,未来科技城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浙江省唯一),并被列为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重点打造的核心区、示范区、引领区,是余杭区的数字经济先行地、创新驱动策源地、产城融合样板地和阿里总部所在地。

       杭州未来科技城实现跨越式发展,核心动能来自于全方位、实质性、大力度和高水平的创新。尤其是在政府服务创新方面,杭州未来科技城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技术潮流和政策趋势,在2017年8月启动“企业数据大脑”项目,在智慧化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中枢神经系统(云计算)、园区感觉神经系统(物联网)、园区智慧的产生与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在上述基础上,“企业数据大脑”形成两个核心功能:一是未来科技城神经元网络系统(园区大社交网络),实现未来科技城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二是未来科技城大脑(云脑)的云反射弧,实现各园区服务的快速智能反应。基于上述功能推动未来科技城不断智慧升级。

      “企业数据大脑”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园区企业多维度数据的评估和筛选,能够较为清晰地形成科技城企业的产业“地图”,形成企业“金字塔”,为政府对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助推上市等提供决策参考,使得政府部门能更好地调动资源分层分级管理服务企业,并评估跟踪成效。

      (一)一库聚合,打造企业标准数据库

       未来科技城的“企业数据大脑”专业工作团队,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企业、线上爬虫搜索公开数据等多种手段,汇总了管委会内部各部门数据、区级政府部门部分数据和互联网企业公开等多方数据,对所有数据进行匹配、校对、更新、修正,统一入库,形成企业标准数据库,成为数据共享工作机制的前提和大数据运用、智能分析的基础。目前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科技城所辖55个科创园区、13627家企业已接入企业大脑数据库,数据规模居国内园区前列;并推进了企业数据规范化管理,形成标准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数据关联。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厘清企业登记、运营和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统一了数据格式标准;每家企业收录的信息包含10大类、300余组细分数据。各企业数据经关联、对比和分析,新产生20余类共计60余万组企业分析数据,盘活了数据资产并产生价值。

      (二)一屏展现,形成大数据共享平台

       杭州未来科技城在数据采集基础上建立园区动态发展和企业画像标签,通过基于企业标准数据的计算和匹配,实现企业筛选过滤,推进对企业的分类分级管理。在推进此项工作的过程中,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产生了积极效果,信息共享程度加深、数据壁垒实现突破、数据资源利用得到加强。目前,已经完成未来科技城、园区和企业三类四种大屏的设计开发,已投入使用的数据大屏接待来访超过一万人次。

       数据屏幕给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了具象的“作战沙盘”,方便未来科技城相关政府部门对园区、企业的宏观发展情况进行直观、清晰的跟踪与判断。企业数据大脑管理后台可高效率收集全方位的企业数据,便于使用者全面掌握科技城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单个企业的发展轨迹,为企业服务精准化提供数据基础。

      (三)一键生成,实现企业智能化分析

       杭州未来科技城构建了园区和企业综合评价模型,通过企业规模、发展水平、盈利能力、融资能力和创新能力五个维度综合评估企业得分和所处水平,全方位透视每个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智能分析一键生成,实现企业现状多维分析和跟踪评估、异常状况实时预警、发展趋势科学预判,并可全面了解区域整体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目前,已实现用数据生成科技城经济发展运行分析报告,单个园区、单个企业分析报告等内容。企业经营指标、融资情况、创新成果等重要内容,已经实现数据可视化,可以具象展现企业发展状况。同时,理清了未来科技城企业家底,如经分析得出13627家企业中,处于项目培育的企业为10635家、占企业总数的78.04%,处于产业化初期的企业为2123家、占企业总数的15.58%,处于扩大规模产业的为869家、占企业总数的6.38%。未来科技城基于企业大脑的数据分析,开展了“鲲鹏计划”活动,根据每家企业的特点,个性化定制培育方案,帮助培育企业共同成长,现已筛选出第一批列入“鲲鹏计划”的60家企业。

      (四)一体运行,实施精准化跟踪服务

       在数据聚合、智能分析的基础上,未来科技城把握企业、园区和产业发展需求,打通政企线上交互通道,推进线下服务向线上转移,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服务一体运行,确保各类政策精准匹配落地、各项服务管理举措及时到位及人才链、创新链和供应链衔接更为完善,促进了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区域产业体系。

       通过企业数据大脑项目建设,政府部门在企业工商信息、预警信息等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且较为完整的数据积累。各类企业扶持方案中所列出的企业认定标准、培育标准、考核标准,均是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信息和数据。数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助于修订完善各类政策和各项服务管理举措。

       二、服务创新,重构大数据时代政企关系

       杭州未来科技城适应企业现实需求由“政策”向“生态”升级的趋势,利用技术创新,构建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也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重构了政企关系。

      (一)政府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把政企关系定义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千方百计为不同阶段入驻企业提供相适应的良好服务。把甘当“店小二”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营商环境,用政府部门的“辛苦指数”换来创业者的“幸福指数”和企业的“发展指数”。企业数据大脑项目正是政府服务理念创新的实践探索,真正做到以提高企业服务为目标,政企密切合作,明确需求、系统规划、分步实施。

      (二)数据驱动政府服务更加人性主动

       一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管委会等政府机关提升服务意识,摒弃原有的坐等行政审批、闭门造车制定政策的作风,做到主动思考、主动谋划、主动服务,打造有为服务型政府。

       二是变泛化服务为精准服务。基于大数据平台赋能,政府部门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评估企业的发展阶段、发展潜力、未来贡献,预测企业的人才、办事、政策等需求,判断园区的发展活力、互动程度、整体水平,变泛化服务为精准服务,降低行政服务成本,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三是打通政企线上交互通道。未来科技城“企业数据大脑”是“互联网+政务”的2.0版本,不仅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综合受理和全程协同办理,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更重要的是打通了政企线上交互通道,让数据不再是冷冰冰的单向传递,而是多维互动,成为有“温度”的大数据。

      (三)数据推动政策供给更加智慧科学

       一是变后顾服务为前瞻服务。从智慧型服务及服务实施模式角度看,政府服务不仅是解决问题,更要预见问题和预防问题,即所谓“上医治未病”。在科技城快速发展阶段,入驻企业迅猛增长,伴随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管委会利用资源优势,超前获取、深度研判海量信息中隐藏的各类需求和发展动态,创新服务,做到见事在早、谋划在先、处置在小。
 
       二是提升政策措施科学水平。基于大数据平台,园区政策预测、评估、制订、实施所依赖路径全面改变,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成为现实。科学的数据分析能改善政策需求的合理性、提高政策制订的科学性、优化政策匹配的精准度。这改善了园区政策供给,有助于营造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环境与营商环境。

       三、数据赋能,提升政府服务企业能力

       杭州未来科技城依托数据资源,政府服务企业能力实现飞跃,适应了数字经济时代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新要求;借助“企业数据大脑”项目,促进了政府服务方式由“粗放”的低层次的感性管理方式向“智慧”的高层次信息智能化管理方式转变。

      (一)推进跨部门协作保障数据获取

      “企业数据大脑”能在短期内形成高质量基础数据库,关键在于工作机制创新,跨部门协作扎实有效。

       在政府层面,未来科技城管委会采用大部制机构设置,为高质量数据的可获得性提供组织保障,也便于部门间业务协同和提升运营效率。

       在园区层面,针对园区管理部门也不掌握园区数据、工商人社的数据无法有效对接、很多企业注册地和实际办公地不一致等问题,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手工数据核对和验证。

       在企业层面,协调第三方调研公司对数千家企业实地调研、线上购买第三方数据、线上爬虫搜索公开渠道数据等,用科技手段获取海量企业数据。

      (二)“数据大脑”提升政府服务效率

       未来科技城通过搭建数据可视化平台,创新政府服务园区和企业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手段。

       一方面,通过推进企业数据规范化管理,厘清园区企业在登记、运营和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帮助政府摸清家底,提升政府服务企业的能力和效率,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路,把“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到了实处。

       另一方面,数据可视化平台更精准有效地解决以往企业管理服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园区的用地、分割、扩展等服务资源利用不充分问题,人才租房补助、云服务补助、奖励申报等政府公共服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起到了降低相关政策执行难度、提高执行效果的作用。

       此外,企业数据大脑项目不仅体现在存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重要的是持续升级迭代数据分析模型,对不断新增数据进行动态化解析和运用,实现全面掌握、高度整合和实时动态跟踪科技城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单个企业的发展轨迹,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数据赋能促进政府运营更加高效精益

       一是利用数据为产业环境建设赋能。政府部门在积累一定的数据资源后,借助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产业园区前期策划和招商定位、支持未来科技城产业发展。通过“移动数据+地理数据”,提供更高效的项目前期投资和园区进入策略支撑;通过洞察产业园区客群定位,为企业招商和谈判提供数据支持,更多地用数据说话,减少拍脑袋的过程;通过大数据挖掘,为产品的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搭建产业园大数据平台,沉淀数据资产,支撑上层运营场景应用,持续支持并提升产业园区的运营能力。

       二是利用数据为空间规划演进赋能。大数据不仅可以对人才、对企业、对行政服务等园区主体和环境要素产生影响,对空间规划演进也产生赋能。借助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等技术,综合运用各类数据将在智慧交通、园区布局、城市治理等方面有所作为。

       三是利用数据实现智能化精益管理和服务。在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加强对全局数据的综合分析、挖掘和应用,实现由数据向信息、由信息向知识、由知识向智慧的转变,为园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服务,进而避免园区建设“智”有余而“慧”不足,实现园区运行真正“智慧化”和“精益化”,利用大数据平台来推动园区及企业的长效治理,逐步形成动态化跟踪、智能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四、启示与政策建议

       大数据是新的生产资料、新的发展资源,深刻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国家治理和人民生活。杭州未来科技城借助“企业数据大脑”,提升了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但这还只是走出了第一步。要使“企业数据大脑”实现更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须进一步聚集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端要素,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将其打造成更能体现时代特征的创新平台和数字经济驱动引擎。

        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完全实现数据开放和信息共享很难,跨层级、跨部门之间的信息流动和共享更加困难。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经验来看,打破条块分割、消除信息孤岛,关键是建立并完善信息开放共享机制以及协同工作机制,打通各部门相应数据的壁垒和接口。这需要在保证数据安全和满足信息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分级授权专责部门归口数据调用管理,或者授予企业数据大脑项目全域调动、运用信息资源的相应权限,从而促进政务信息的整合共享。

       保障数据使用安全。企业数据大脑的建设和应用,对数据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除了要进一步构建信息开放、信息共享以及协同工作机制以外,也必须考虑如何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制度性保护,采取必要措施保护企业的数据主权以及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在制度上,应明确规定收集数据的适用范围以及数据使用中的权责、安全责任等;在技术上,综合使用包括数据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通信安全、数据防护在内的多种安全技术;在合作伙伴选择上,加强与大数据行业龙头企业的协作,采纳和运用合乎政府数据管控要求的技术,强化企业数据安全保障,确保智慧园区的信息安全和可靠运行。

       匹配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企业数据大脑”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实现政府服务和政策供给精准对接企业动态需求。首先,需要完善企业发展跟踪和评估监测系统,基于大数据技术,根据企业“孵化—加速—产业化”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产业化迁徙等不同服务需求,主动对接空间、资本、人才、人力资源、技术、政策等全要素资源。其次要加强政企互动,提高企业数据提交意愿,实现真实信息揭示,针对园区企业的金融风险、财务安全等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的应对机制。最后,需要提升系统的互动性和智慧度,丰富“企业数据大脑”的功能,强化综合分析的能力。通过大数据手段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企业诉求线上审批、线上分析、线上互动,实现辖区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可视化、透明化、联动化,拓展智能化分析管理、服务、评估、考核等功能,形成“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闭环。


来源:调查研究报告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项安波 浙江大学 范志刚 周伟华